吴某,女,20岁。因睡眠时肩部疼痛2年于2024年5月23日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睡眠时肩部稍被压迫即疼痛,疼痛如针刺,夜晚尤甚,以致不能侧卧,伴有下雨天时两膝关节疼痛,平素大便不成形,月经血块较多。患者自述自幼记事时起,蹦跳、跑步时会有两胁疼或胀不适,自以为“岔气”,一直未进行治疗,迁延至今。舌淡红,苔白厚,边齿痕,左关弦,右脉弱。
365建站诊断:少阳太阴厥阴合病(气滞湿阻,瘀阻经络)。
治则:疏泄少阳以畅达气机,温理太阴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以通络止痛。
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北柴胡15g,桂枝9g,黄芩8g,干姜10g,炙甘草6g,生牡蛎(打碎,先煎)30g,丹参12g,乳香6g,没药6g,当归9g,苍术9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5月30日第二诊:服药后睡眠时肩部被压迫刺痛减轻,下雨天时已无两膝关节疼痛,近期一般运动未见有两胁疼或胀不适,待增加蹦跳或跑步剧烈时观察,舌脉如前。
已中病机,守方巩固治疗,因药房无苍术,加茯苓12g。4剂,煎服方法如前。
6月6日第三诊:服药后睡眠时肩部被压迫时已无不适,可正常侧卧睡眠,下雨天时两膝关节未再疼痛,蹦跳或跑步时两胁已无不适,大便仍不成形,晨起时口有异味。舌红,苔白厚,左关弦,右脉濡。患者阳虚证候不显,瘀血证候得减,而脾虚湿阻犹在,故去温阳之药,减轻活血化瘀之力,增强祛湿力度。
方用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北柴胡15g,黄芩9g,法半夏9g,党参10g,苍术12g,厚朴16g,丹参12g,乳香6g,陈皮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4剂,煎服方法如前。
6月13日第四诊:睡眠时肩部疼痛、下雨天时两膝关节疼痛、蹦跳或跑步时两胁不适均未复发,晨时已无口味,大便仍黏而不成形。舌红,苔白略厚,左关略弦,右脉缓。
继续守三诊方巩固,3剂,煎服方法如前。后以佩兰、荷叶,代茶饮调理。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按 患者为少阳体质,平素少阳经气不利,故自幼易于胁肋不适;病久殃及血分,病久入络,肩部为手少阳经所行之处,故肩痛如刺,夜晚尤甚。又饮食不节,或因少阳气郁化热所扰,而喜食生冷,以致伤及中阳,脾胃运化水液功能失常,而湿邪内盛,湿性下趋,流于关节,故阴雨天时,外湿较盛,内外相合,膝部湿邪阻滞加重,则膝痛发作。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久留不去,则成“湿盛阳微”之病理状态。总之,病属少阳经气不利,久病渐及厥阴血分,太阴阳虚湿盛。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阐释,历代伤寒注家多认为属于少阳胆及三焦俱病,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伤寒名家刘渡舟则认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症。笔者参考刘渡舟的临床运用经验,将此方运用于肝胆经气不利而兼太阴脾家虚寒的证候。
活络效灵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民国名医张锡纯创制,常用于治疗“心腹疼痛、腿疼臂疼”之气血凝滞证候。方中当归、丹参不仅入血分以养血,且能活血以止痛;乳香、没药辛散走窜,味苦通泄,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可透达经络,以奏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之能,《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本草纲目》指出:“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总之,方中四药相伍,擅入血分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张锡纯赞其“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
一诊、二诊处方均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础方,以柴胡、黄芩作为主药,柴胡味苦疏泄少阳滞气,黄芩苦寒清其郁热,两药相伍,以和解少阳,枢转气机,不仅治疗患者现病证,亦可调和其少阳体质状态;桂枝配干姜,通阳气,行三焦而化痰饮;生牡蛎咸寒软坚散结,以疗气机之凝结,齐鲁伤寒名家李克绍认为,“干姜协牡蛎,以宣化痰饮”;甘草不仅有调和诸药之能,且与干姜相配,以奏辛甘化阳而温补脾阳之功。因其湿邪蕴阻而津伤不显,故去苦甘生津胜热之天花粉,而加辛温燥湿之苍术。
因柴胡桂枝干姜汤所治偏于气分,故合用活络效灵丹,以加强其活血通络之功。二方联合运用,即为经方与时方的相伍,属于刘渡舟所倡导的“古今接轨”范畴。刘渡舟认为“方虽有古今之分,但亦有同气连枝之义”,故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用“古方”以补“时方”之纤弱,用“时方”以补“古方”之不全,将时方与经方进行巧妙的结合,可谓中医学临证领域的“守正创新”举措,契合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值得不断地深入研究并总结推广。(郭永胜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