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养生时光廊 > 养生时光 >


历程回顾 肝硬化流黄汗,一则经方止汗解痛见效快

发布日期:2025-03-18 14:33    点击次数:92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肝脏就是守护这片沃土的将军。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就像一位精通水利的智者,调控着全身气血水液的流动。当这位'将军'长期承受情志抑郁、湿热侵袭或久病耗损,原本畅通的'河道'就会逐渐淤塞,最终形成坚硬的癥积。说到此处,或许您会好奇:为何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黄如柏汁的汗液?这要从肝胆这对'兄弟'的微妙关系说起。中医强调'肝胆相表里',当肝气郁结日久,就像被淤泥堵塞的河道,胆汁的正常疏泄之道受阻。这股'浊流'不甘被困,转而另寻出路,循着毛孔外溢肌肤,于是便有了沾衣染被的黄汗之症。这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湿热相交,民病疸也。'仔细探究其病机,黄汗的形成实为气血水液代谢全面失调的缩影。肝郁日久化火,煎熬血液成瘀,瘀血阻滞又加重水液停滞。此时若遇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湿热邪毒便如油入面般与瘀血胶着,形成'瘀热互结'的复杂局面。这种状态下,不仅肝脏硬化如旱地龟裂,全身的津液输布也如同板结的土地失去活力。而桂枝加黄芪汤便是此证之解药,我曾用此法,迅速缓解了一位肝硬化患者出汗身痛的不适。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365站群

图片

病情分析

图片

  

图片

【患者】女,50岁【主诉】胸胁串痛3月余【现病史】患肝硬化多年。医院检查详尽,诊断为肝硬化已确定无疑。曾在当地服中西药多年,未见效果,特来求治。【症见】胸胁串痛,肝脾肿大,腰髋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其人面色黧黑,皮肤、巩膜无黄染,黄疸指数、胆红质检查皆无异常。苔白腻,脉沉细。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西医诊断为肝硬化;根据主诉“胸胁串痛3月余”和相关症状,中医诊断为胁痛。肝在胁下,胆附于肝下,其经脉分布于两胁。该患者情志不畅或久病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气滞胁络,故而出现胸胁串痛。肝气郁结不舒,还会横逆而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停留,与血瘀蕴结,形成肝脾肿大等症状。由于肝气郁结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停着,脉络痹阻,进一步加重了肝脾的肿大和疼痛。同时,瘀血内停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腰髋痛重、行动困难等症状。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肾病在五色中为黑色。该患者久病体虚,精血亏损,肝肾两虚,导致脉络失养,病邪日深,肾脏久虚,从而显现黑色的肾脏本色,表现为面色黧黑。苔白腻、脉沉细等舌脉表现提示该患者体内存在湿邪内蕴。初软坚散结药不效,因未注意黄汗,后见其衣领黄染,遂细问之,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每日黄染,内衣每日都要换。遂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以止汗祛黄。方用桂枝加黄芪汤治之。

图片

用药思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黄芪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7剂,水煎服。

图片

图片

嘱其一日三次,温服之,并盖被取微汗。上药服3剂,汗出身痛减,服7剂黄汗止,继以治肝病。并量身定制三个月丸药一疗程。

后逐渐恢复健康,二年后还介绍患者过来,知其一直未发,健如常人。

图片

什么是黄汗

图片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黄汗。黄汗是以汗出色黄而命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是水气病证中的一种。原文论述计有五条,对黄汗的病因、病理、辨证治则作了概要说明。原文第1条:'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说明黄汗是水气病的一种,其病因是水湿之邪。水湿是怎样形成黄汗的呢?第28条:'......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说明了汗出表虚,而水湿之邪得以入侵,踞之不去发为黄汗。不过黄汗之病因并不仅由此,相反非汗出入水中浴而患黄汗者更多,此不过是举隅之论,不能做为定律。原文第29条:'黄汗,其脉沉迟......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脉沉迟说明正气不足,里有寒饮。桂枝加黄芪汤主治表虚,因此,黄汗为正气不足的表虚证。原文第10条又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说明脉沉主水湿,而水湿又可致发黄汗、风水、历节、痹痛、痰饮、咳喘等多种病证。所以形成黄汗,是有其特定的条件,这便是表虚湿侵,盘踞于肌肤。湿性粘腻,久而不去,郁蒸为黄汗;若湿性就下,浸淫关节,则见'腰髋弛痛'、关节肿痛;外因表虚,则见'两胫自冷';湿热上冲,则见'胸中痛'、'胸中窒'、'不能食'、'暮躁不得眠'、'从腰以上,必汗出';黄汗表虚、汗出津伤,则见'汗出而渴';汗出表更虚,湿更乘虚而人,致使精虚邪胜,因见'汗出已,反发热',波及营血,日久则血枯液燥,因见'久久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总之,黄汗是正气不足于表、水气郁蒸所致。

图片

365站群VIP

方药解析

图片

如前所还,黄汗的病因病理,是表虚湿邪盘踞于肌肤,故其治则应是固表祛湿。其治疗特点更反映在所应用方剂的方证关系上。桂枝加黄芪汤证见:'两胫自冷......汗出......发热......腰髋弛痛......身痛重,烦躁,小便不利。'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证见:'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可见两方证是以黄汗出、发热、身肿或痛三大证候为主。因表阳气虚,里寒湿盛,故不见口渴。其正治之法,应是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为桂枝加黄芪汤的适应证。本病案中的患者并未出现口渴症状,且出现的症状完全就是桂枝加黄芪汤的适应症,所以应该使用桂枝加黄芪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复加黄芪益气扶正固表,使正气足于内,气行则水行,则漫自去。卫气固于表,表固汗止则湿邪不复人,因而使黄汗之证得以全解。但黄汗久不解,汗、热伤津,津液大伤,故出现'汗出而渴'的见症。其治疗不但要益气固表,又必用苦酸敛汗救液之品,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适应证。此即黄汗的变证和变治之方法。当然变证还有很多,并非只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一方所能通治,应据证辨证施治。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