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每年这时候,大家都会不自觉把减肥提上日程。
经常减肥的朋友都知道:“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是一句周期性口号。可体重控制这件小事的重要程度,在今年略有不同。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在记者会上表示,要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
“国家喊你来减肥”“国家不同意你胖”的调侃声中。
为什么体重管理突然被上升到国家层面?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每天两点一线的打工人,又有哪些减重的新方式?
01当超重成为新问题
个人体重被提升至国家提倡层面来讨论,乍听有些不可思议。
背后有多方原因,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防患于未然。
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减重从个人选择变为国家提倡,人们重视程度就有了改变。
减重事关全民,不分年龄,但我们还是聚焦自身所在的打工人群体。
倡议发布之后,瘫坐在工位上的打工人嗖地一声从椅子上弹起,寻找适合自己的减重方式。
众所周知,打工人的工龄越久就越容易体重上涨。
刚入职时,大家都还延续着读书时的运动爱好。
随着工作年限变长,长期久坐、频繁饭局、自身代谢下降,就很容易发胖。为了变瘦大家做了很多努力。
社交媒体,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减重方式出现,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
“心血来潮吃轻食、做酸奶碗,最后硬是把轻食吃成加餐。”
“虽然平时运动量一般,但欺骗餐的概念倒是运用自如。”
这些不是个例,打工人的时间零碎又经常加班,只能在休息夹缝中探寻减重方式。
365建站02打工人减重有多难?
同事小K尝试过无数种减重方式,从前几年流行的“地中海式饮食法”到苦行僧式的“16+8饮食法”,再到“司美格鲁肽”都有尝试。
她告诉我们:“尽管短时间体重会下降,但随着时间拉长,都有不同程度反弹。”
“为了减重,我最长记录坚持过半年不吃晚饭,最后变成了白天极度克制食欲,晚上回家后点了两三家外卖的报复。”
每天忙到脚不离地,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打工人的减脂方式?
屡败屡战下,大家开始拓展新思路。
打工人减重,可以从自己带饭开始:
减重是一道热量缺口的数学题,很多人正在通过带饭来控制摄入,外边吃饭容易没有概念,自带饭是一种对热量的可控量化。
也可以借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智能手环中的每日运动闭环,以及可以计算热量APP的减重计算器。
打工人减重,基本靠碎片时间运动:
午休快走、工位深蹲、通勤慢跑成新潮流,社交媒体“工位带薪减肥”等内容同样大受欢迎。
很多人认为每天10-15分钟碎片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缓解久坐危害,门槛低的碎片运动更易坚持。
也有人认为高强度短时运动效果有限,局部瘦身教程或致运动损伤。
有网友发现:“社交媒体中很多宣称每天跟练就能减重视频中,爬楼、跳绳、HIT操课对没有运动习惯或者体重基数比较大的人来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强度。”
03早点下班,能缓解“过劳肥”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加班”曾是职场的常态。
网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每天有24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8小时,那剩下的8小时去哪里了?
数据显示,26-35岁人群占健身消费者41%,减重需求与时间碎片化矛盾是肉眼可见的。
不是大家不想运动,而是缺少整块时间投入运动。
也许过度加班引发的“过劳肥”才是大家很难减重的成因。
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加班文化的弊端,纷纷出台“强制下班”规定。
也许是一个好的信号,当大家下班时间变早,属于自己的时间就会变多,也许就会有更多减脂的可能。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当减重上升到国家倡议之后,外界对减重的支持似乎更多了。
很多医院开设了体重门诊、中小学要求每日2小时体育活动、很多社区医院也推出了体能测试和免费测体脂服务。
另一边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推广站立办公桌、把健康了纳入企业文化。
TIPS: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间仅仅是减重的第一步,能否减重依旧考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强制下班确实可能为大家释放运动时间,久坐习惯、外卖依赖等生活方式未变,也未必直接改善体重。
根本就不存在无痛减重,忙碌了一天别吃夜宵了,响应国家号召一起减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