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的“小菜一碟”
文/笙箫
涪陵榨菜名气很大,大到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它也很小,市场上三五元钱就可买到。在菜肴丰盛的桌上,要等山珍海味、鸡鸭鱼肉上齐了,待宾主推杯把盏、觥筹交错过后,上米饭之前,人们才想起就一碟榨菜,和着清香的米饭,安慰被酒精和大鱼大肉折腾的胃。
说它是“小菜一碟”,名副其实。农家饭桌上榨菜不可或缺,俗称咸菜碟。在农村的婚丧宴席中,咸菜碟总是率先出场,由农村巧妇把各种形状的榨菜与霉豆腐、豆豉、萝卜干等层层叠叠依次摆成漂亮的花瓣状,然后才是猪肉做成的“酒(九)大碗”登场。
可别小看这“小菜一碟”,它曾是特殊时期的军需重要战略物资。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长江下游沦陷,榨菜传统销售市场几乎全部失去,但川商大力开辟发展后方市场,加上抗日前线大量需要军菜,榨菜产销量不降反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涪陵榨菜包容性极强,其适用和使用竟有“九个不分”,即不分四季、冷热、国籍、信仰、贵贱、男女、老少、场合和吃法,这在各种食品中是极为少见的。
说到涪陵榨菜,就绕不开乡愁。姐姐远嫁新疆,四年一次的探亲假,极为不易。每每回家,餐餐必吃榨菜,返程时,包里除了衣物,就是榨菜,给朋友捎的礼物也是榨菜。如果要寄东西给她,也必有榨菜,那是她思乡的最好慰籍。母亲在世时,青菜头成熟后,就开始忙碌了,切、晒、洗、拌料、入坛,有成片的、有成丁的、有丝状的、有囫囵个儿的,这都是姐姐专享的“私人定制”,都是妈妈的味道。
站群论坛看来,这“小菜一碟”,不仅关乎百姓的柴米油盐,还牵动着背井离乡的巴蜀儿女。那乡愁,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