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是养生的核心,长寿的根本。
古代许多养生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清静养生法。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享年83岁的庄子,是清静养生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清静为天下正”,而后又在《庄子·刻意》中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观点,指出“清静”就是“平易恬淡”、“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庄子把养生分为养形与养神两方面,而要做到“形神不亏”,关键紧就在于清静。
三国时文学家嵇康在《养生论》一书中也这样写道:“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他同样认为养生的根本在于“清虚静泰”、“无忧患”、“无思虑”。
崇尚老子之学的西汉准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老子“虚静恬愉”的养生观。他认为只要能“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神诊恬愉而省嗜欲”,就必然赢得高寿。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具体说来,古人所说的清静又包括两个方面:环境的幽僻雅静;心理状态的宁静恬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对远离尘嚣、恬静生活环境和精神境界的描述。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也认为只要离开杂乱喧嚣的环境,生活在“秀极冲青天”、“寂寞幽以玄”的山水之间,就可以“尽天年”。
寻求宁静的环境,其实是为避免心理受外界的种种刺激。今天,喧闹的汽车、嘈杂的人声、摩天大厦的阴影,使人的心理终日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失去了应有的宁静,致使心理疲劳成疾。由此也足以证明古人清静养生法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古人清静养生法的核心是指内在心理态势,即内心虚静恬淡,这才是真正的清静。
如何求得心理的泰然自若、虚静闲适呢?古人对此有许多弥足珍贵的论述。
《淮南子·精神训》提出了三个字:省嗜欲。刘安也从医理上作了深入阐述。他说:“气血者,人之华也,而五脏者,人之精也。夫血气能专于五脏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则耳目清,听视达矣”。指出只有“省嗜欲”才能使气血专一灌注五脏,才能使人耳聪目明、健康无病。反之,“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不定矣;五脏摇动不定,则气血滔荡不休矣。”所以“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憎者,使人之心劳。”一个人若嗜欲无穷,其心理就会始终处于焦灼不安之中,于是“志气日耗”,气血耗竭,寿命必然夭折。
365站群古人养生,重在清静,这对渴望长寿的今人依然是一条重要的秘诀。虽然我们今天不可能都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找到一个幽僻雅静的生活环境。但是省嘻欲、淡功名、薄利禄,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宁静闲适,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