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大脑和肾脏等器官出现生理或病理性异常的全身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西医学已经研究出多类、数十种降血压药物,但仍然存在一些病人血压顽固难降或血压虽降正常,但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仍然发生、高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仍然存在等不争事实。因此,加强高血压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仲瑛教授认为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的名称,但对本病已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隶属于肝经病证项下,与眩晕、头痛、厥证、肝阳、肝火、肝风等关系甚为密切,并与心悸、中风有一定联系,是探讨其病理机制及辨证施治规律的依据。
【验案精选】
沈某,女,53岁。2005年9月12日初诊。
患高血压2年余,检查属原发性,每逢冬季加重,近半年来舒张压常在100mmHg左右,常服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图片
辨治经过:初诊时症见患者头昏胀痛,双手足清冷不温,冬季明显。双腿足酸软,足底酸痛,腰膝酸软,左侧肢体麻木、疼痛。今年上半年以来月经周期紊乱,起初40~50天1次,而后2~3个月来潮1次,月经量少色黯,同时伴有阵发性面部烘热潮红,汗出心慌,性情急躁,睡眠欠佳。舌苔薄、质淡白,脉细。测血压170/100mmHg,心电图正常。
证属肝肾不足,阴虚及阳,气血失调。
处方:淫羊藿10g,仙茅10g,巴戟肉10g,当归10g,黄柏10g,知母10g,大生地10g,桑寄生15g,川芎10g,葛根10g,天麻10g,白蒺藜10g,怀牛膝10g,珍珠母30g。7剂,每日1剂。
二诊:2005年9月19日。
药后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测血压140/95mmHg,仍两下肢冷。继守原法,上方加炒杜仲15g、枸杞子10g、鸡血藤12g。
三诊:2005年10月12日。
测血压120/85mmHg,两足怕冷减轻,月经周期较前规律,40天左右一潮,经色转红,量较前增多。
仍予温养肝肾,原方去大生地,加炒杜仲15g、枸杞子10g、鸡血藤12g、天仙藤12g、路路通10g。药服14剂,血压稳定。
【按语】
图片
本案体现了周仲瑛教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高血压属于肾阳虚型以温养肝肾为主,参以温运气血、滋阴济阳、化痰祛瘀的学术思想。方以二仙汤加减。本方以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滋养肝肾二经,温阳祛寒,扶正培本;当归养血和血,温通经脉;并佐知母、黄柏苦泄之品以泻相火,并防温药过于辛燥助阳伤阴之弊,用其“从治”之意,诱导虚阳的潜降,尚寓阴中求阳之意。本案临床表现肝肾不足而充任失调,月经失常,取二仙汤加大生地阴中求阳,滋阴济阳。头昏胀痛明显,加川芎;肢体麻木、疼痛,加鸡血藤、路路通;双腿足酸软,足底酸痛,腰膝酸软,加炒杜仲、桑寄生等。
图片
琢璞斋寄语
1.国学中医,亟待传承。勤学勤思,方有所成。
2.药不在贵,以效为凭。方不在大,对证则灵。
3.千方易得,应用在人。识证最难,大医精诚。
4.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辨病,互补求新。
5.选方如选将,大小奇偶缓急复。
用药如布兵,君臣佐使各有职。
365站群6.轻灵不是隔靴搔痒,重剂不可孟浪太过。
复法大方组合有序,独行应当药证合拍。
7.无偏不成派,无派难成家,疗效是首务,虚名勿浪夸。
8.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
9.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奇葩。
10.传统绝学,实效为凭。承先启后,赖我同仁。
与时俱进,业贵专精。求同存异,和中悟真。
11.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12.中医人要练好内功,要自立、自强、自信、自主。
周仲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