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六经辩证入门
六经经界简说、表里(四)
表证
●表的定义
①统属于脏腑的体表器官;
②统属于脏腑的体表组织(筋脉肉皮骨);
③经脉;
④运行于体表器官、体表组织(筋脉肉皮骨)
⑤经脉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表证的概念
初期在表形成的,由表邪引起的,且表邪作用于病变部位而直接引起的该部位的病变,称之为表证。
●表邪持续存在对身体的影响
①表邪的持续存在对气机的影响非常大,会使得正气一路抗邪于表,很多奇怪的病,它一辈子也不影响脏腑,但会使得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②表邪不清,邪的来路从表而来,从表逐渐陷里,不管它就逐渐往里陷,你的病会越治越多。
●表里关系示意图
图片
●表证分类的统一框架
图片
六经伤寒表证
★足太阳表证-麻黄汤证等-寒热,头项痛,身疼,脉浮紧。
→相关条文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足阳明表证-葛根汤证等-寒热,头额痛,项背强几几,脉浮大
→相关条文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医宗金鉴》“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足少阳表证-柴加桂枝汤/柴芎汤-寒热,颞角痛,脉浮弦
→相关条文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足太阴表证-麻杏薏甘汤证等-手足温温发热,四肢疼烦,脉浮弱。
→相关条文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太阴病脉浮者,邪在经表也。故当以桂枝汤解肌发汗。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足少阴表证-麻附细辛汤证等-寒热,咽痛,脉反沉
→相关条文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康平本作“无里证”)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足厥阴表证-当归四逆汤证等-肢节痛,手足厥冷,脉细甚
→相关条文
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三焦温病表证
★手太阴表证-桑菊饮证(风温)-咳频,鼻鸣,微热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手少阴表证-加减银翘汤证(伏暑)-发热,咽干,舌赤
★手厥阴表证-银翘马勃散证(湿温)-咽痛、喉梗,微热
★手太阳表证-银翘散证(风温)-发热,微渴,咽痛
★手阳明表证-银翘汤证(风温)-发热,口渴,反无汗
★手少阳表证-翘薄汤(风火)-目赤,耳肿,或发热
脏腑经络杂病夹表证
站群论坛★太阳痉病,津虚风淫证-栝蒌桂枝汤证:证型像桂枝证,但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
★脾经湿痹,风湿郁热证-麻杏薏甘汤证:一身尽疼,温温发热,日晡所剧。
脾经湿痹,阳虚寒湿证-桂枝附子汤证:肢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
★风湿历节,脾肾阳虚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诸肢节痛,脚肿如脱,头眩短气。
寒湿历节,痹着筋骨证-乌头汤证-历节冷痛,不可屈伸,脉沉紧
★咳嗽上气,肺经感寒动饮-射干麻黄汤证-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不发热。
咳嗽上气,肺经风饮郁热-越婢加半夏汤证-咳而上气,且如脱状,脉浮大。
★误汗奔豚,寒动肾气证-桂枝加桂汤证-寒热,针处肿赤,气从少腹上至心
★肠经腹满,滞热夹表证-厚朴七物汤证-腹满,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
肝经寒疝,积寒夹表证-乌头桂枝汤证-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
★脾经风水,气虚风湿证-防己黄芪汤-风水头身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风饮郁热证-越婢汤证-风水一身悉肿,恶风汗出,微热,脉浮。
肾经正水,寒虚动水证-麻黄附子汤证-水肿,恶寒无汗,其脉沉小
★脾经黄汗,表虚湿郁证-桂枝加黄芪汤证-黄汗,身重,腰髋弛痛,小便不利。
解表法
★发汗解表--麻黄汤、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开皮毛以发汗
★通经解表--如桂枝附子汤、麻附细辛汤、当归四逆汤等足三阴表证方,通行经脉以逐邪外出
★宣窍解表--如杏苏三、三拗汤、苍耳子散等治上祛邪的方子,通清窍散邪外出
★和中解表--如藿香正气散、五积散、午食散茶等安中祛邪之方,和胃安中,托邪外出
★扶正解表--如人参败毒散、加减葳蕤汤、升阳益胃汤等助正祛邪之方,补虚充里,托邪外达
表证中之表里证
图片
表证的寒温内外的沟通
★伤寒:多外受,始于皮毛肌肤,喜横传六经如麻黄汤证、麻附细辛汤证,然也有寒风上受的,如杏苏散、止嗽散治属手太阴证者。
★温病:多上受,始于口鼻,喜纵传引起三焦如桑菊饮证、杏仁汤证,然也有湿热外受的,如蒿芩清胆汤、普济消毒饮之属足少阳证者。
★杂病:内外相引,上下呼应,而成表里上下夹杂之证,小续命汤内虚外中之中风,桂枝芍药知母汤内虚外痹之历节
★上外并受,伤寒、温病都有,杂病也不例外,如荆防败毒散之身痛并发咳嗽、甘露消毒丹之发热身重与咽痛恶心并作、藿香正气散之寒热兼带吐利,皆为外感与上受的常见病例。
半表半里
图片
参考资料
姚梅龄老师相关讲座
刘英锋:“表证”的误区与修正
后记
重新审视表里,发觉我那仅有的一点知识库又不够用了,就像南岛老师说的,把腰痛说成肾的问题,他的腰可能只是怕冷而已,可能只是腰突导致的腰痛,是肾之表而不是肾之里……难怪现实中病越治越多,越治越不好。
还好学了温病,对于三焦温病表证这块相对眼熟,不然又是懵逼的状态。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